新闻中心
小鹏汽车尝试做打车业务 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不是口号
发布日期:2019-03-03   

“统筹司机增长;管控事故、乘客投诉、违章……”一则小鹏汽车官网的招聘信息于近日发布,意味着该公司即将启动打车业务。小鹏汽车方面向雷锋网新智驾表示,这一动作属于出行方面的探索,未来可能会有相关方面的布局。

小鹏汽车不是首家尝试做打车业务的公司。今年1月,威马推出子旅游共享出行品牌“即客行”,正式涉足汽车日租服务,并计划未来三年内在海南三亚投放2000辆新能源车。而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运营新能源分时租赁业务更为普遍,吉利、北汽等均有专属的运营品牌涉足这一领域。

愿意投入人财物涉足出行领域,说明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不是口号。但等待这些先行者的,或许更多的是难以填平的亏损黑洞。

尝试打车

自小鹏汽车于2014年成立起,目前其官方披露的融资金额为84亿元。在并未宣布新一轮融资消息的情况下,小鹏汽车近日以内部信形式宣布,计划在2019年再招募5000名新员工,其中超过50%的人将被吸收进入研发和创新体系。

相比去年的2100名新增员工,小鹏汽车今年的员工新增计划数量已经超过一倍。雷锋网新智驾注意到,不同于汽车技术、动力总成和销售服务等热门领域,出行业务部门的职位需求量其实仅占极小的比例。

信息显示,小鹏汽车此次出行业务的招聘集中在广州总部,主要围绕运营方面的补贴、乘客团队管理、司机运营管理、安全驾驶培训和服务礼仪标准及管控等方面进行人才招募,其中,优化司机招募成本和提升司机留存率等成为部分招募岗位的工作职责。

雷锋网新智驾获悉,小鹏汽车自去年12月中旬第一款车上市后,首批即收到近2000张订单。进入2019年,小鹏汽车创始人兼CEO何小鹏在内部信中表示,2月底开始后,小鹏G3将进入规模生产和交付阶段。

到目前为止,小鹏G3是官方推出的唯一一款量产车。补贴后售价13.58万元—16.58万元的定价区间,让其成为新造车势力中更加面向大众市场的品牌。对比同一价格水平的被威马用于共享出行运营车辆的EX5 400探索版,小鹏汽车在出行领域的投入成本可以互相作为参考。

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陆斌此前透露,“出行市场最大的订单量是网约车,从现在的业态来讲,我们还没有看到分时租赁领域有完美的商业模式。威马会采用相对稳健的商业模式,基于当地市场的需求,我们在海南做的业务相当于日租模式,今年也会开始网约车的布局。”

打车盈利难

但实际上,想要借打车业务实现盈利并不容易。

小鹏汽车的投资人背景中包括神州优车。这家在小鹏汽车A轮22亿元融资中进行领投的出行集团,主要有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两家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由于集团网约车规模有所减少,神州租车的车队租赁及其他收入为6.41亿,同比降低36%。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滴滴出行在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其中,去年全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一度表示,“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

与打车同属共享出行的分时租赁平台,日子过得同样艰难,市场多次传出共享汽车平台倒闭、停止运营等消息。分析背后原因,无法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最终导致运营困难是共性问题。

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1月共享汽车研究报告》显示,自2010年车纷享开始探索共享汽车起,2015年以后,资本和汽车产业链纷纷布局共享汽车行业,资本的涌入刺激了行业迅猛扩张,共享汽车企业一时达到上百家。不过,2017年开始,行业发生分化,有实力的企业独占鳌头,实力不佳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上述报告还指出,共享汽车市场背后主要有三股势力支持,包括互联网创业公司、汽车主机厂商和传统租赁公司。其中,互联网创业公司侧重提升车辆运维和用户体验。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已经运行多时的吉利旗下的曹操专车,北汽集团正在通过华夏出行整合旗下共享出行品牌,一汽、东风和长安也计划联合进入共享出行行业。与互联网出行平台相比,汽车厂商的资金实力和意愿均更加强烈。

事实上,何小鹏此前曾提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于运营而非制造,主要在于,智能汽车从基础架构上需要软件和硬件的融合,而不仅是在传统汽车上叠加简单的智能配置,而软硬件的融合就涉及到运营。

作为新造车势力的一员,兼具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平台属性的小鹏汽车,一旦涉足打车业务,或许会对既有的运营模式有所完善。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神州租车 神州专车 小鹏汽车 出行